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民间疗法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中医脐疗法《万病回春》龚廷贤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2-16
龚廷贤《万病回春》脐疗法浅析

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 (如糊、散、丸、膏等) 敷于脐部, 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 (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 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脐疗以安全、绿色、疗效确切等优势, 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明代医家龚廷贤 (1522年~1619年) , 字子才, 号云林, 早年习举子业, 屡试不第, 乃转而继承祖业, 随父学医, 因医术超群, 声名大振, 诊务之余笔耕不辍, 著书立说, 遵前贤要旨, 集历代精华, 于1587年写成, 以“凡疾者疗之, 沉疴顿起, 如草木之逢春”, 故名《万病回春》[2]。全书记载186种病症, 是一部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的综合性医学著作, 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将龚氏在本书中记载的外治法归纳如下。
 
1 脐疗方法
1.1 贴脐法
贴脐法是一种将药物制作成膏药贴于脐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是脐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书记载了“五倍子为细末, 陈醋调稀, 熬成膏, 贴脐上, 即止”治小儿水泻不止;“生姜四两、真香油四两、黄丹二两, 熬成膏药, 贴脐, 立效”, 治疗水泻痢疾;狗皮膏、泻痢膏贴脐治疗痢疾、蜗牛膏治疗大小便闭等。
 
龚氏应用贴脐法治疗疾病, 药物选择丰富而又灵活, 既有植物药、动物药, 也有药食两用之品。植物药有五倍子、白附子、枯矾等。动物药多为田螺、麝香、蜗牛、鱼鳔和蟾蜍等, 如“若穿臀漏极痛者, 鱼鳔捣为泥贴之, 其痛即止”治疗痔漏。药食两用之品为绿豆、赤小豆、盐、大蒜、生姜等, 如“大蒜去壳捣如泥, 左鼻出, 敷左脚心, 右鼻出, 敷右脚心, 两鼻出, 左右俱敷”治疗失血。
 
1.2 敷脐法
敷脐法是一种将鲜药捣烂, 或将干药粉用醋、蜜、唾液等调和成膏状敷于脐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龚氏在应用药物治疗疾病时, 无论是植物药、动物药和药食两用药物, 多为鲜嫩多汁之品, 借助药物的湿润之性, 增加药物的渗透作用。如“白矾、黄丹各五钱, 用葱白捣烂, 贴脐上, (小儿吐泻) 即止”;“田螺三个, 入麝香少许, 捣烂搭脐上, 须臾, 再易, 肿痛立消, 治脐风肿硬如盘”。
 
1.3 覆脐法
覆脐法是将用量较多的药物捣烂、粉碎或调和成膏状, 覆盖在脐部及其周围, 用药部位较大, 已经不再局限于神阙穴。龚氏应用该法, 多将动物药、植物药和药食两用药物混合使用, 充分发挥三者的协同治疗作用, 增强疗效。“五通膏 (生地黄、生姜、葱白、萝卜子、田螺肉各等份) 上件共捣烂, 搭脐四围一指厚, 抱住一时, 有屁下泄而愈”治小儿脐风;“麝香三钱、潮脑三钱、莴苣子一茶钟, 用莴苣叶捣为膏, 贴脐上下”治疗外肾着惊缩上者;“麝香、半夏末填脐中, 上用葱白、螺蛳二味捣成饼封脐上, 用布帛缚定”治疗小便不通。
 
龚氏灵活地将该疗法应用到小儿泄泻、痢疾、脐风等小儿病种的治疗中, 免除患儿服药之苦, 取材简单、方便快捷, 充分体现出中医外治法简便廉验的特色, 对于提高临床疗效, 扩大中医外治法的应用, 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价值。
 
1.4 填脐法
填脐法是一种将散、丸、丹等剂型填于脐内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枯矾、龙骨煨各五分, 共为细末, 每用少许, 干掺脐上”治小儿因剪脐外伤于风邪, 以致脐疮不干。“或黄柏末敷之。又蚕茧空烧灰存性, 掺之, 亦可。”
 
1.5 涂脐法
涂脐法是将药汁、药膏等涂擦于脐部。“溺水者, 放大凳子上卧着, 将脚后凳站起二砖, 却蘸盐水擦脐中, 待其水自流出, 切不可倒流水出, 此数等但心头微热者, 皆可救治。”
 
2 灸疗脐部法
2.1 悬起灸
手持点燃的艾条, 在脐部上方悬起灸之, 距离以自觉脐部温热而能耐受为度。龚氏应用此法, 多用于救急, 发挥艾灸温阳之性, 扶阳固脱, 挽救生命。“艾灸脐中百壮”治疗中风, “急解死人衣带, 艾灸脐中, 即活, 救溺死”。
 
2.2 隔物灸
先将脐内或脐部放置药物, 再放艾炷灸之。用盐纳脐中, 灸七壮, 治疗泄泻;“治阴证腹痛, 用大艾柱灸脐中, 预将蒜捣汁擦脐上, 后放艾, 多灸之。其脐上下左右各开八分、四分, 用小艾炷灸至五壮为度”治疗痼冷。
 
2.3 蒸脐法
将药物粉碎成细末填满脐部, 上置艾炷灸的方法。“用麝香、半夏、皂荚各一字为末填脐中, 用生姜切薄片贴脐上, 放大艾火灸姜片上, 蒸灸二七壮, 灸关元、气海二七壮。热通于内, 寒气逼于外, 阴自退而阳自复矣”治疗中寒;彭祖小接命熏脐秘方、益寿比天膏用以补益。
 
2.4 熨灸法
将艾绒平铺于脐部, 再盖几层布, 用熨斗在上面熨之, 可发挥热熨及艾德双重治疗作用, 常应用于虚寒、痿、痹等证。
 
2.4.1 熨脐法
“用葱头缚一把, 切去叶, 留白根, 切饼二寸许, 连缚四五饼, 先将麝香、硫黄二字填于脐中, 放葱饼于脐上, 以熨斗盛火于葱饼上熨之。如饼烂, 再换饼再熨, 热气入腹, 以通阳气。如大小便不通, 以利即止”“吴茱萸二三合, 麸皮一升、食盐一合, 拌匀热炒, 以绢包之, 于腹上下热揉熨之, 自然有效也”。
 
2.4.2 掩脐法
“连须葱一根、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粒、盐二匙。同研烂, 捏饼, 烘热掩脐, 以帛扎定, 良久透气自通。不然, 再易, 治大小便不通;取连须葱白一茎、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粒、盐一小匙。同研烂, 捏作饼子, 贴脐中。烘热贴之, 以绵帛扎定, 良久, 气透自通。不通, 再易一饼”治小儿大、小便不通;“皮硝一合、连须葱一根, 捣为一处, 用青布摊在上, 似膏药样, 用热瓦熨之, 即出”疗小便不通。
 
龚氏运用灸脐法, 多选用间接灸的方法, 主要治疗痼冷、中寒、癃闭等虚寒性疾病, 充分将艾灸、温熨等方法与药物的治疗作用结合起来, 配伍考究, 麝香味辛性温, 走窜之性强, 能自外而内引诸药入五脏六腑, 周彻百节, 是通经开络的急先锋, 葱、生姜、吴茱萸、附子等温通之品, 配合艾灸的温热之性, 能够回阳救逆, 通络散寒, 对于虚寒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3 脐疗主治疾病
在龚氏《万病回春》一书中, 共记载脐疗相关的条文31条, 治疗病症17种, 在该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内容见表1。
 
 表1《万病回春》中涉及脐疗的病种及频数统计表
 
通过表1, 可以看出, 脐疗治疗的病症比较广泛, 涉及到内、外、妇、儿诸科, 龚氏应用脐疗治疗疾病, 病种较多。疟疾、霍乱、吐泻等胃肠性疾病或伴有胃肠症状的疾病, 脐疗应用较多, 体现出脐疗对于治疗该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 可以看出脐疗对服药困难或虚不受药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拓宽脐疗的应用范围, 具有重要的意义。脐疗在小儿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 体现出脐疗无痛、简便、有效的特点, 适合在小儿疾病中广泛应用。
 
4 讨论
脐疗可以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 其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一、从经络学角度看, 通过脐 (神阙穴) , 既与十二经脉相联系, 又与奇经八脉相通, 也与脏腑相联络, 继而联系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 调节全身气血, 实现阴阳平衡, 治疗全身疾病。二、外治宗师吴师机《理瀹骈文》[3]所言:“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法耳!”脐疗变化的只是用药途径, 治疗作用与内服中药无本质区别, 通过脐部将药物渗透到体内, 发挥治疗。三、从解剖学的角度看, 脐部表皮角质层薄, 渗透性强, 脐下区血管神经丰富,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四、从药物吸收的角度看, 脐部用药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对药物有效成分的破坏, 也避免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因此, 无论从中医传统理论还是现代医学理论的角度看, 脐疗治疗疾病拥有显著的优势。
 
吐泻、霍乱、泄泻等胃肠性疾病, 主要与脾、胃、大肠、小肠有关, 脐与上述脏腑距离相近, 脐疗方法可以激活神阙穴的近治作用, 发挥治疗作用。刺激神阙穴, 通过经络的联系, 亦可以调节上述脏腑, 发挥治疗作用。《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聚于阴器, 上腹结于脐。”《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挟脐。”《灵枢·肠胃》:“迥肠当脐。”《灵枢·肠胃》:“小肠后附脊, 左环迥周迭积, 其注于迥肠者, 外附于脐上。”故通过脐, 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胃肠性疾病的恢复。现代研究证明脐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4]通过各种刺激, 使脐部的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 激发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 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 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9:3.
[2]龚廷贤撰, 张效霞整理.万病回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
[3] 何清湖, 周慎.中华医书集成第三十三册《理瀹骈文》[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1.
[4]何静.敷脐疗法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机制浅析[J].河北中医, 2009, 31 (7) :1056..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曹洪福 颜晓 孙萌 马玉侠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