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音疗法是将中医五行学说中“五音理论”和人体脏腑、情志等相关理论进行有机结合, 用以调养身心、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1]。中医五音学说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 将音乐理论与医学, 尤其是心理学紧密结合, 形成的一门声学医学理论[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增快, 各行业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人们的精神和生活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精神、心理、情绪等因素逐渐成为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和诱因。近年来, 音乐疗法逐渐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中医五音疗法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领域, 相关的报道较多。音乐疗法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上的调节。中医五音疗法将音乐与五行理论、脏腑理论紧密联系, 反映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3]。若能将中医五音疗法合理运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 对发挥中医优势特色, 提高临床疗效, 以及调节人们身心健康, 改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概述
音乐疗法在我国起源于古老的祭祀礼乐。如先秦时期的《白虎通·礼乐》书中就载有“调和五声以养万物”的论述[1]。《黄帝内经》中载有“天有五音:角徵宫商羽;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 表明中医将“徵、角、宫、商、羽”5种音阶与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 以及“喜、怒、忧、思、恐”五志等关联起来, 由此成为“五行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成为了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记载“五脏之象, 可以类推, 五脏相音, 可以意识”, 指出五脏与五音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 如果各脏腑产生了病变, 则发声也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音阶。反之, 各音阶也会对应影响与之相关的脏腑, 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4]。《灵枢·五音五味》也详细记载了“角、徵、宫、商、羽”调治疾病的相关内容, 并将五音归属于五行, 内化于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载有“角谓木音, 调而直也;徵谓火音, 和而美也;宫谓土音, 大而和也;商谓金音, 轻而劲也;羽谓水音, 沉而深也。”认为“角音”属木, 可入肝, 具有木的特性;“徵音”属火, 可入心, 具有火的特性;“宫音”雄伟, 具有土的特性, 可入脾;“商音”清净, 具有金的特性, 可入肺;“羽音”属水, 具有水的特性, 可入肾。
“五音”具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广义的“五音”是指天地间的一切声音, 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噪声。而狭义的“五音”是指我国古代声音理论中所确立的“角、徵、宫、商、羽”5种不同的音阶。如《尔雅·释乐》书中载有“宫谓之重, 商谓之敏, 角谓之经, 徵谓之迭, 羽谓之柳”的论述。有学者认为, “五音”是构成音乐的最基本元素, 应为一个体系, 而非是某一个单声, 根据主音的不同, 又具有“宫、商、角、徵、羽”不同的调式, 各个调式所表现的音乐色彩也不相同。大致说来, 宫调式、徵调式的色彩较为明朗, 而羽调式、角调式的色彩偏于暗淡, 商调式则介于中间。因此, “五音”并不是某个单声, 而是构成音乐的最基本元素, 这样就可以将天地间的一切声音按照“角、徵、宫、商、羽”进行划分, 各个音调之间既有区别, 同时也存在着联系。五行学说中的生化克制理论使“五音”具有理论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从而构成了“五音知识体系”[2]。
2 理论基础
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中医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关系。将五音和五脏进行关联是五行学说中的重要部分。“五音疗法”应用五行意象这一媒介, 并通过五行系统, 从而达到调整身心、防治疾病的作用。《黄帝内经》指出, “五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书中言“角为肝之音, 调而直也, 叫呼也, 过怒伤肝, 可用角音悲凉使之哀伤, 以治过怒”“徵为心之音, 和而美也, 喜也, 过喜而伤心, 可用徵音之火热使之惊恐, 以治过喜”“宫为脾之音, 大而和也, 叹者也, 过思伤脾, 可用宫音之亢奋使之愤怒, 以治过思”“商为肺之音, 轻而劲也, 哀者也, 过忧伤肺, 可用商音之欢快使之高兴, 以治过忧”“羽为肾之音, 深而沉也, 吟者也, 过恐伤肾, 可用羽音之思索冥想, 以治过恐”。阐明了角调式的音乐具有木性的条达、舒畅柔和的特点, 能够调节肝胆疏泄, 促进人体气机的升发调畅;徵调式的音乐具有火性的火热、兴奋、活泼、欢快的特点, 能够助养心气, 促进气机的生发;宫调式的音乐具有土性的中和、庄重、敦厚的特点, 能够调节脾胃的升降功能, 有助于维持全身气机的稳定;商调式的音乐具有金性的清肃、高亢、优美、悲切等特点, 能够调节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促进人体的气机内收;羽调式的音乐具有水性的奔放、哀怨的特点, 能够助养肾气, 促进人体气机的下降[4]。
角调式的音乐曲目包括《葫芦十八拍》《列子御风》《庄周梦蝶》《江南好》《春风得意》《江南丝竹》《蓝色多瑙河》《草木青青》《绿叶迎风》《一粒下土万担收》等, 具有调节肝胆疏泄, 促进人体气机升发调畅的功能, 临床上可用于肝火扰心证。徵调式的音乐曲目包括:《紫竹调》《喜洋洋》《步步高》《喜相逢》《金色狂舞曲》《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梁祝》《百鸟朝凤》《春节序曲》《溜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等, 具有助养心气的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痰热扰心证。宫调式的音乐曲目包括:《十面埋伏》《卖报歌》《月光奏鸣曲》《秋湖月夜》《鸟投林》《闲居吟》等, 具有调节脾胃升降, 促进全身气机稳定的功能, 临床上可用于心脾两虚证。商调式的音乐曲目包括:《阳春白雪》《第三交响曲》《阳光三叠》《黄河大合唱》《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等, 具有健脾和胃、调理脾胃受纳通降、促进人体气机内收的功能, 临床上可用于脾胃不和证。羽调式的音乐曲目包括:《梅花三弄》《汉宫秋月》《昭君怨》《塞上曲》等, 具有助养肾气, 促进人体气机下降的功能, 临床上可用于心肾不交证[5]。
3 作用机制
目前, 对于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但是从对音乐疗法的作用特点上分析, 可以初步分为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音乐疗法能够通过对大脑皮层右侧颞叶的音乐活动中枢, 边缘系统、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副交感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 以及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对人体感知觉、运动知觉、情绪情感的影响, 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6]。研究表明, 音乐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适当的音乐治疗可使呼吸减慢, 心率、血压降低, 血中肾上腺素含量降低, 进而使人体的生理状态得到改善, 对因生理或心理长期紧张所导致的各类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功效[7]。音乐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对适合的音乐节奏进行有效选择。如果所选音乐与人体细胞的微振节拍一致时, 便能在两者之间产生共振, 当人体内的微振得到加强后, 各组织脏器的活动便会逐渐恢复协调, 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8]。
首先, 音乐疗法能够减轻机体的生理疼痛感[7]。王文英等[9]将纳入自然分娩的216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 音乐组在分娩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 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 音乐组产妇比对照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明显提高, 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 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几率明显下降, 产后出血也明显减少。曾继红等[10]对即将进行眼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 让他们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结果显示, 音乐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无音乐治疗的对照组, 对疼痛的感觉低于对照组, 应对能力则明显高于对照组。音乐疗法最根本的原理是利用音乐电流独特的物理按摩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使大脑血管得到节律性收缩、舒张,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及调节神经肽类分泌的功效。研究表明, 应用音乐治疗仪治疗功能性头痛, 不仅能够止痛, 而且还能改善大脑微循环, 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11]。
其次, 音乐疗法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7]。音乐疗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双侧大脑半球, 但以右侧大脑半球的作用更为明显。优美动听的旋律、明朗轻快的乐曲由神经系统感觉通路传导至大脑的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 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双重作用下, 使一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转化发生了改变, 进而使机体的内环境趋于稳定, 恢复机体生理平衡,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12,13,14]。邓翠莲等[15]对300例单胎初产孕妇给予音乐胎教, 结果显示, 脐带血免疫球蛋白IgG值显著增高, 音乐胎教通过改善胎盘血液循环, 有效增加胎盘灌注血流量, 有利于胎儿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 同时增强胎儿的免疫力。在群体聆听条件下,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并没有显著变化, 而皮质醇明显减少;而群体唱歌情况下,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有所增加, 血中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含量均有所降低, 认为音乐疗法能够改善人体的内环境稳态, 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7]。
再者, 音乐疗法能够调节人们的情绪反应[7]。文献报道, 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助于消除受试者的疲劳, 使人感到精神焕发, 而优雅、节奏缓慢的音乐会使人产生放松感, 具有镇静、镇痛及降低血压的作用[16]。在聆听舒缓而静谧的音乐时, 人体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 而交感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下降, 内啡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 从而使人呼吸平稳, 心率减慢, 产生欣快感, 全身肌肉放松, 对疼痛的耐受性也得到增强[12,13,14]。由此可见, 音乐疗法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对于缓解人们的情绪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17]。音乐还可以从心理层面来改善情感, 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情感诱导、意志培养和道德品质铸造等。研究证实, 音乐疗法可以激发各种病理状态的改变, 纠正心理紊乱, 稳定情绪, 促进疾病恢复[18,19]。通过欣赏音乐, 能够宣泄人们内心压抑的情绪, 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 音乐疗法能够使人体内部的功能通过适当调理而逐渐达到稳定的状态, 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得到改善[20], 因此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对人体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医五音疗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 临床应用较为简便, 患者无痛苦, 无副作用, 在对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 我们应当努力挖掘我国传统音乐疗法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心方面的潜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于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使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 有助于在临床运用时合理辨证选曲, 提高临床疗效。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蔚 江云东 江燕 杜渊
|